重型機械里面工程機械底盤有前景。一直不太理解原因。為什么大型工程機械的底盤有前景呢?
現在工程機械蕭條的厲害,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好起來。而且做起重類大型機械的都知道,其實是上裝設計計算比較困難,桁架管的整體穩定性,局部穩定性,風載,斜坡,細長桁架的非線性。面內失穩,面外失穩,特別困難的就是腰繩了,典型的幾何非線性。一直也沒有找到清晰的解析解思路,要是知道的大俠能不能介紹下算法?伸縮臂的薄壁局部穩定性,接觸應力,階梯梁的整體穩定性,幾何非線性等等。計算設計起來比較有困難。
而工程機械的底盤就做的很保守了,底盤做重了反而不容易翻車,呵呵。
履帶的走的慢,沒啥減震,感覺比較粗糙,不像臂架那么精細。倒是這部分液壓有搞頭。高壓、重載,大流量變量泵-變量馬達的匹配。閉式系統,負載傳感什么的。輪式的,跑的慢的,算算軸荷,支腿系統也得好好考慮,強度問題和翻車問題比較重要,而機架,底盤一般做成大箱體,安全裕度比較高,
感覺工程機械方面底盤機架出事的情況很少。一般都是臂架,焊接問題,翻車什么的,比如中聯的大車。
要是車跑的快,底盤系統就深很多了,懸掛,減震,輪胎-地面,剎車,變速箱,動力系統匹配,更快的還有外形的空氣動力問題。光是輪胎-地面動力方面的,寫成書,不知道能有多厚,太深了,橡膠,地面土壤,動力學,看名字就痛苦。這種底盤一般都是汽車底盤,速度一快,完全是兩種方法。有大俠以前說汽車行業國內無設計,看這深度也很贊同,呵呵。汽車另一個難點是量產,上量得跟單件或者小批量方法又是完全不同,從流程,設計考慮側重點都不一樣,也更考察公司的組織水平。
個人感覺機械的未來在電氣,信息化,或者叫自動化方面,會有比較大的進展。現在美國的能源革命呼之欲出,美國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價格低的離譜,石油、天然氣產量空前,能源自給率歷史最高水平。實現頁巖氣開發的技術,水力壓碎,水平鉆井,都是幾十年的技術了,相當成熟,但是兩者的結合,真的可以稱為"技術突破"嗎,半信半疑。石油天然氣,作為不可再生資源,用一點就少一點,美國現在卯足了勁的開采,讓人費解。種種跡象都說明美國的能源系統在突變的前夜了。下一代能源最有可能是什么,答案當然不會是天然氣,天然氣被公認的是個過渡能源,那接下來會是什么呢?蓋茨說是以核能為基礎的多種再生資源為補充,夢想也許很快變為現實,當然很快,也是以十年為單位的。個人覺得這個是非常有可能的,這個也是解決能源,環境問題的最好途徑。如果這種能源革命實現了,人類就會全面進入電氣時代了。機械行業什么會急劇發展呢? 鋼鐵俠告訴我們答案了,電池。現在tesla充一次點能跑400公里,一點也不比傳統汽車差。電能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,可能會會完全顛覆現在的這種機械的模式。
那時候,機械專業的核心課程會多兩門,電力拖動和控制理論,呵呵。現在打算是不是有必要讀個在職研究生,偏向電氣控制方面的,做些準備,而且我也比較喜歡控制理論,雖然還沒有入門。以后做設計,也許很大部分是處理電池,電機和控制方面的問題。
說了這么多,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。探討機械行業的發展和趨勢。但是話說回來,每個方向都是很重要的,大型設備肯定也會越來越多的,結構分析,計算依然是高端理想的職位,也是很艱深的方向,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。而電氣自動化方面,同樣有深厚的技術,和艱深的理論,也許會更加抽象。發展可能會更快一些。
除了技術發展趨勢,最近也搜了些資料,跟身邊的人了解了些情況,看看各個行業的發展水平,人力資源,人力成本的問題,結果出乎意料,或者說是很意外。
國內現在比較好些的行業,像汽車,金融,房地產,化工,快消,醫療,機械制造,和IT基本上是薪資比較靠前的幾個。
比較高端些的職位,比如工程師,經理,總監,vp,這幾個行業薪資水平差距不如想象的大,或者說,只要職位上相同,薪資基本上是一個水平上的。
當然會有些例外,最近兩年最火爆的不是房地產,也不是高富帥的banking,而是汽車、配件行業,百萬級的職位很多,部門內部分布也廣泛,采購,研發,銷售,項目,質量,生產等等,都有很高的待遇,預計還會火爆2-3年。這個和現在國內產能擴張有很大的關系,中國說白了,還是“項目”驅動的,汽車這種產能巨大的行業,不管在什么地方,都會是政府的重點項目,待遇好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隨著產能過剩,行業必然會下行,估計那時候就很殘酷了,所以汽車行業機會和危機都會有,但是總的來說,在國內,汽車行業算是好行業。即便是國內研發創新內力不足,但是在外資的帶動下,整個產業還是很好的。
而且相對來說最差的行業也讓人意外,即使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,但是IT行業的整體待遇基本上是以上提到的幾個行業里面最差的,唯一的特點是,國內IT確實是個短線的行業,,工作三年,基本上算是成手,7年算非常資深了,而且職位比較單調,code, 架構,測試,銷售,感覺非常單薄的行業。所以,剛畢業的學生工資很高,但是后勁不是很足。IT專業也是非常艱深的專業,不過國內應用比較多,研發水平低,說國內IT是青春飯,也是有道理的。
現在說說大家最關心的機械,基本上5年以上才算是成手的,5年以上出色些的工程師的中位數是20w,地域不同上下會浮動比較大,一般在12w以上。工作8年,做到經理級別的話,待遇提升較大,30w起,工作10年或者15年,到總監,vp級別的,年薪會突破100w,而且職位會非常多。另一個大家比較意外的是,機械行業內各部門比較平均,比如銷售,研發,采購,質量,制造,都會有很好的待遇,而不是僅僅銷售和研發待遇高。
其他的行業也大都如此,差別不是很大。
什么才是出色?一是外語能力,二是領導能力,三是好的技術,教育背景,工作經歷。
機械行業有幾個特點,高端些的職位基本上不受地域影響,不管是幾線城市,薪資差不多。
現在國內的工資水平非常高了,在機械行業,人才不是很多,國內很多企業慢慢的從海外招聘了,從基礎的工程師,到高級的管理,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。
從個人經歷和周圍的同事來看,以上的說法很靠譜。
所以機械行業的同學們,大家不必天天抱怨自己的行業了,行業很大,但是出色人才很少,換行業,不如提高自己。
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:http://www.hzsdzf.com
點擊更多新聞資訊 |